药链资讯 药物 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与药物创新发展大会传来新动向:关注新药研发

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与药物创新发展大会传来新动向:关注新药研发

正值上海市胸科医院67周年院庆之际,首届“临床研究与药物创新高峰论坛”暨2024年“DIA走进胸科(D to C)”学术会议传来消息:上海市胸科医院多领域医学专家在临床研究和药物创新领域取得多项令人振奋的成果,包括已经开启多项肺癌细胞免疫治疗研究,如CAR-T创新疗法等。临床研究的系统推进不仅为推动中国和全球医药研发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动力,更为广大患者谋取新希望、新生机。肺癌诊疗“国产创新”,让更多患者“吃得起药、用上好药”

今年,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同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引领全球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新热潮。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可显著改善EGFR突变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4%。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该成果获得全球肿瘤学领域专家的热议和好评。

“对肺癌的治疗,我们基本和欧美同步了。”陆舜教授说,希望继续助力中国本土企业的药物获批或扩大适应证,让更多新药好药进入医保,让更多中国患者“吃得起药、用上好药”。

他同时透露将着手开展CAR-T疗法对肺癌的临床研究,“目前CAR-T疗法主要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们计划明年1月开始首个病人入组,爬坡阶段计划纳入20个病人。”医院里的“创新俱乐部”,让更多创新“冒出来”

不止于陆舜教授,推进临床研究以及医学科研成果转化,近年被摆在胸科医院发展的“优先位置”。

“作为一家以诊治心胸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我们一直有一批从事临床研究的团队。但从成果转化上来讲,我们真正起步是‘十三五’。尤其这五年,我们医院有不少产品进行了转化。包括内镜中心的孙加源教授围绕在内镜下磁导航技术研发的一些器械及图像分析软件,肿瘤外科成兴华主任投入的AI与医疗的结合,通过VR技术,将前期肺小结节病人做过的CT进行图像重建,使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时借助虚拟技术成功实施对小结节穿刺,从而一站式完成从穿刺到手术的过程,病人感受度也更好。”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表示,近年医院里有不少医生完成了成果转化,有的实现了“百万大单”,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进了医疗实践进展,造福了患者。

也因此,上海市胸科医院今年在院内建立了一个围绕着成果转化的创新俱乐部,除了有医生加入,还有护士团队、技师团队以及管理者团队加入。“这个平台更是搭建了院内与院外的合作,我们从院外请来第三方TTO,以及有很多成熟转化经验的科教管理者,法律专家,以及医疗器械头部企业或初创企业领袖,一起聊聊怎么去做成果转化。”侯旭敏表示这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让更多临床发现的问题、推进的临床研究,最终实现“转化”,为患者服务。

此次上海市胸科医院与DIA的合作也希望为临床试验搭建一个更开放更创新的交流平台。“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聚集来自药企、CRO公司、SMO公司等多方资源,共同探讨如何来提升我们临床研究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储天晴表示,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临床试验的需求不断增加了,面对的挑战也愈加复杂,胸科医院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促进合作方之间的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思维,推动解决当前临床试验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临床研究设计,如何保证伦理性、患者的招募、数据化的标准化以及试验效率的提升等。

储天晴同时谈到,设在医院里的临床研究中心并非一个简单的“管理部门”,更多是提供专业赋能,“我们要创新地孵化与合作,比如我们临床研究中心正积极与多家制药公司、创新研发企业沟通,以共同推进新药的早期临床试验,推进器械成果转化。通过主动孵育的方式,我们不再只是提供基础的辅助支持,而希望更深入地参与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研发的早期阶段,来协助优化试验的设计和执行,最终实现从实验室到病房到市场的快速转化。”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药链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lianzixun.cn/index.php/2024/11/03/4979751c504529b8de61874aee64a493/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2条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