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链资讯 教育 医疗+文化+科技+教育,疫后产业融合加速

医疗+文化+科技+教育,疫后产业融合加速

“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主题展现场

直面疫情,智慧医疗乘5G、AI等技术的东风,为抗疫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疫情过后,更多医药企业开始思考未来医药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其中,搭载科技的东风、借助文化教育的渠道让医疗技术深入人心,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疫情之下火了哪些医疗科技?

疫情之下,“在线”概念大火,“在线医疗”表现强劲。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成为缓解医疗资源紧缺,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工具。据亿欧大健康不完全统计,共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针对疫情推出了在线问诊专页,其中部分平台全国用户可免费咨询,有些平台仅针对湖北用户免费。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辅助医生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方面的应用快速发展,AI医疗影像已成为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

远程医疗也已经成为目前全国紧急疫情下的一道科技风景线。远程医疗主要承担的是一些重症患者的远程专家会诊,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调配紧张、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为23%。我国医疗机器人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

如何让医疗技术和观念深入人心?

疫情过后,更多医药企业开始思考未来医药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

“在抗疫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要有效利用现代科技,解决中医药疗效机理如何‘说得清、道得明’的痛点。”片仔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顺就曾表示过让中医走入人心的愿望。

在疫后,很多医疗企业和机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展览这种文化方式介绍抗疫和医疗面貌。如抗疫中药方剂就首次成系列画卷在北京展出,近期国博也展出了“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

9月19日是第十届北京科学嘉年华首日,今年绕不开的展览主题肯定是“抗疫”,但如何宣传才能让医疗技术和观念深入人心?9月19日,在北京科学中心带领下,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联手举办的“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2020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成为科技+文化+教育的典型示范。

本期主题展共展示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重量级科研单位推送的43项医疗抗疫创新成果。但它通过有趣的互动、精彩的多媒体展示及最新会展科技,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亲子家庭的积极参与。比如由机器人讲解员“科小创”介绍了中国古代防疫思想与措施,观众们与古代防疫的“鸟嘴医生”一同通过“防护效果大比拼”观察口罩的过滤效果。在去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展”就举办了30多次主题研学活动,今年下半年也将不定期通过研学、进校园,借助文化教育渠道扩大科技活动的影响力。

“展教合一”,让科学和医疗走入人心

责编:任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药链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lianzixun.cn/index.php/2020/09/26/73608754e436b2f068257b09359dbcb5/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