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链资讯 资讯 90年·见证|弘扬“救死扶伤”是永恒主题

90年·见证|弘扬“救死扶伤”是永恒主题

「本文来源:健康报」

见证——做时代的记录者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担当着记录历史的责任。

35年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位工人在受重伤后先后求诊于该市7家医院,却均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永远离自己的亲人而去。《健康报》忠实地记录了黄庆跃事件始末。

1986年6月14日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禽蛋批发部工人黄庆跃在维修冷库时摔成重伤。在此后的19个小时内,黄庆跃辗转奔波于哈尔滨市7家医院,都未能住院获救而死去。

1986年7月24日,《健康报》在头版以《哈尔滨一工人摔成重伤住不进院而死亡》为题,报道了黄庆跃的悲惨遭遇。针对此次事件,时任哈尔滨市市长的宫本言说:“我觉得这是使人深思的事件,我们应该结合这个事件的实际,开展一次全市性的讨论,以此来端正医疗战线的指导思想。”

1986年7月24日《健康报》第一版

《哈尔滨一工人摔成重伤住不进院而死亡》

此后,《健康报》均在头版位置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之久。

1986年7月26日,《健康报》刊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的新闻报道,动态跟进黄庆跃事件的进展,及时传达中央、卫生部的指示精神,对在全国开展和推动医德医风教育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报道援引卫生部通知说,黄庆跃事件“暴露出我们医疗卫生系统在医德医风和管理制度上确实存在着问题,有些单位还相当严重,这种状况是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

1986年7月26日《健康报》刊出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

在当天头版,《健康报》还报道了事件所涉及7家医院的反应。报道题目是《总结教训 堵塞漏洞——哈市七家医院组织医德医风大讨论》。报道说,这几家医院认识到“在优质服务和急诊工作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医院管理、医德医风上还存在严重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如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建立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首诊科室和医生要一包到底等。

1986年7月26日《健康报》刊出

《总结教训 堵塞漏洞——哈市七家医院组织医德医风大讨论》

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权威报纸,《健康报》的报道及时、准确、客观地抓住黄庆跃事件发生背后的本质,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很好地履行了“及时传达动态信息,密切跟踪事件进展”的媒体职责,也在“引导舆论、推动反思与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几十年前新闻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如“优质服务”“急救建设”“建立责任制”“首诊负责制”等,在今天看来,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也同样是《健康报》持续关注的问题和报道的主要方向、内容。

在当时,对于黄庆跃事件的报道,《健康报》的报道脚步还迈得更远:

1986年8月9日至21日,为进一步推动关于医德医风问题的讨论,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意识,《健康报》推出了专栏“认真从黄庆跃事件中吸取教训”。该专栏采用分期、集纳的方式,对各地在事件后的反思、实践进行报道。

专栏报道的内容主要有:千佛山医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河北各医疗单位查找医德医风和管理制度积弊;湖南省卫生厅要求,急诊病人原则上不能转院;转变医风,健全制度,天津门急诊工作得到加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四川对照检查改进工作;湖南对全省医院逐个进行检查;黑龙江省医疗单位检查薄弱环节切实整改等。

专栏报道前后达20多篇。这一系列报道,在当时不仅及时地传递了各地动态信息,营造出改革的氛围,很好地响应了中央、卫生部的号召,配合了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在各地的执行。

1986年8月28日,《健康报》刊出《黄庆跃死亡事件业已查清》的报道。报道的副题之一是“调查组指出:要积极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急诊急救制度。同时要切实帮助医院解决实际困难”。仅仅从标题的制作就可看出,报道是全面的、客观的,既指出了制度缺陷,也指出了医院的实际困难,体现出《健康报》的社会责任感。

1986年8月28日《健康报》刊出

《黄庆跃死亡事件业已查清》

在当天的头版头条,《健康报》还为《黄庆跃死亡事件业已查清》的报道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从黄庆跃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文章层层递进地对社会赋予医务工作者的使命进行深入阐述:“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求医务工作者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和严细作风”,“不仅需要高尚的医德,还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

1986年8月28日《健康报》刊出

《从黄庆跃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

文章还呼吁,“医院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质量也大多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给予特别的重视和必要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

评论文章在最后说:“同疾病作斗争需要医患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紧密合作”。

作为现实的报道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新闻报道要经得起历史考验。今天看来,35年前《健康报》的这篇评论不仅经受住了历史实践的考验,在今天同样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德教育,推进行风建设,是医药卫生界永恒的话题,目的只有一个:护佑人民生命与健康。

《健康报》将在“铁肩担道义、弘扬主旋律”之路上高举“健康大旗”永远走下去。

文:王乐民

编辑:张方飞

审核:徐秉楠 闫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药链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lianzixun.cn/index.php/2021/12/11/3f0de851e57b549f05541f7ab03934df/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