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链资讯 药物 闽人智慧丨一株青草,牵绊闽台千百年

闽人智慧丨一株青草,牵绊闽台千百年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谈到医师,你会想起谁?

是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还是刮骨疗伤的华佗?

图源:央视频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

不是他们

而是他们手中的——青草药

以自然之物入药

并非中国独创

但形成独特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并一直延续至今的

却只有中国

“闽台青草药”便是中国古代药学宇宙中

一颗不容忽视的明珠

辣木

青草药,你从何处来

说起中医草药,大多数人会想到《黄帝内经》。这本被誉为“中医四大典籍”之首,也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医书,汇集了古代中国对于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的经验和总结。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植物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药材来源。青草药养生祛疾的先河,则发源自比轩辕黄帝更早之前的炎帝时期。神农氏尝百草,尝的便是文首提及的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青草药。

鼠尾草

高山流水,荒漠良田,皆为本草“根脉”。一株又一株生长于房前屋后、陌上溪边的青草药,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陪伴了中国人一岁又一岁的光阴,守护国人健康。

时间来到北宋,闽南名医吴本开始了自己悬壶济世的生涯,在后世,他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名号——保生大帝。他将闽南独特的地气物候认知和民间养生治病的医药实践融入青草药,此举被视为闽台青草药文化之发端。

吴本采药图。来源:人文泉州

论及闽台地区的青草药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就在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药”几字。此地青草药注重“青”字,多以新鲜植物入药,品类上含艾草、薄荷、紫苏、鸡舌癀、风葱、白茅根等一千多种。取自自然的中药材,也继承了自然体系的复杂性,闽台地区青草药的主攻“课题”自然而然便是闽地高发的上火、湿热、发癀等病症。

在吴本面前,凡有疾厄求救者,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等同看待。他也因此成为百姓信奉的“医神”。在供奉保生大帝的宫庙,几乎都有种植青草药,身体抱恙的民众到宫庙祈福,之后便摘一些青草药回家熬煮。

在吴本之后的历朝历代,闽地青草药名家辈出,并深深扎根于民间。一张张青草药验方代代传承,成为闽南百姓生活中口口相传的日常经验。

海峡那头的另一片天地

图源:福建科普

时间又过了数百年,明代末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南安医学家沈佺期随郑经入台,成为台湾的“医祖”,青草药文化与保生大帝信俗也随之漂洋过海。此后数百年,两岸青草药文化水乳交融,不断交流往来,成为闽台地区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

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 新华社记者 尚昊 摄

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台北大龙峒保安宫里,从福建慈济宫请来的保生大帝接受着香火供奉,庇护着当地群众。宫庙内有保留保生大帝行医多年所总结的药签,其中记载了各类常见疾病的药方。如今大龙峒保安宫每年都会举办保生文化祭,除了热闹的绕境踩街,还会推出一系列养生保健的活动,以此继承保生大帝悬壶济世的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西昌街青草巷。图源: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

台湾艋舺龙山寺附近的西昌街224巷,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青草巷”,因为这条又短又窄的小巷里藏着10多家青草店,一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仄陋的小店,可能早已传承了好几代人,有着百年的历史。

2006年,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海沧举办,得到了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青草药文化交流再次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窗口。“保生大帝宫庙在台湾就有七百多座,在闽南和海外有两千多座。”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耕表示,期盼通过保生大帝民间信仰推动闽台青草药的传承和两岸的交流合作。

保生大帝信俗,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民间信仰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保生大帝信俗的发源地之一,海沧区特别重视发挥保生大帝效应,弘扬中医特色文化,积极在基层推广开展青草药健康公益服务活动。

2018年,位于海沧温厝的慈济北宫成立了海沧区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组建了由中医药及植物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青草药非遗传承人与科普志愿者团队,很多台湾青草药专家及青年志愿者纷纷加入,共同弘扬青草药文化。

厦门市海沧区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成员前往马六甲进行青草药田野调查,在鸡场街一带发现了不少栽植于沿街店面旁的青草药。

“青草药在台湾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台湾有庙宇的地方,旁边几乎都有一条青草药的街或是有几家店,而且都是老店,至少三代以上传承。”厦门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台胞符坤龙提出了推动闽台青草药交流合作的思考,“两岸借由一个‘草’,把这些知识常识甚至经验传承下来,一起交流融合”。

2022年初,“闽台青草药”成功申请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慈济北宫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成为项目保护单位。当年5月份,海沧平安宫也挂牌成立海沧区保生平安青草药传习中心,青草药传承队伍进一步壮大。

新时代,新本草

地与人、地与药、人与药,有着奇异的共通之理,而这也正是青草药的独特之处:人们于一味药中,便可见河岳山川,妙手仁心。

本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被用来治病救人,还被用来制成美食。在闽台地区,没有青草药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慈济北宫青草药园。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如今,在海沧温厝慈济北宫,每天都有市民慕名前来品尝青草药养生茶。

“养生茶的原料都是从宫庙后面的百草园现采现熬的。”市民王筱告诉记者,比起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自己更愿意选择来这里喝上一杯草药养生茶。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中医药学界,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数年来,慈济北宫定期开设“保生讲坛”,邀请专家亲临授课,为青草药爱好者们讲述养生知识和青草药养生茶文化。近年来,在厦门海沧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非遗传承人程水燃、许子贤等人的推广下,闽台青草药养生茶再一次“飞入寻常百姓家”。

闽台青草药养生茶常以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去火除湿的功效。正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术的最高境界在于防患于未然,而闽台青草药养生茶就是其中的典型。

“青草药在古时候是非常璀璨的,近几十年来,青草药文化传承有点青黄不接。”许子贤表示,希望通过青草药养生茶等新事物,推广闽台青草药文化,让老百姓在阳台、院子重新种起青草药。

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厦门,已有一些商铺专门售卖青草药养生茶,品类繁多,口感各异,还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从香茅养颜茶到祛火清新茶,再到紫苏风寒茶,可谓应有尽有,常常门庭若市,颇受欢迎。

正是这来自不同的高山、森林、平原的青草药,为中国人生活注入了种种味道。壮丽的山河孕育了丰富的本草资源,一株株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药草,将一直存在,伴随中国人度过更为长久的岁月。

福建日报、海沧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记者:林泽贵 林闻

通讯员:林晓蕾

视频摄像:周明煌

视频剪辑:林闻

编辑:陈志凡

审核:严顺龙、方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药链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lianzixun.cn/index.php/2024/08/19/99b232e6d24e8870d8897134688b96d2/

作者: admin

回复 Yasuo的铁锤男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5条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